-
戈登·布朗 编辑
戈登·布朗(Gordon Brown),男,1951年2月20日出生于苏格兰格拉斯哥,英国政治家,第52任英国首相。
布朗于1968年加入英国工党,1982年获得爱丁堡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1983年当选英国工党议员。此后,历任工党苏格兰委员会主席,工党影子内阁财政国务大臣、贸工大臣和财政大臣。1997年5月在工党执政后出任英国财政大臣。2007年6月24日当选工党领袖。2007年6月27日就任英国第52任首相。2010年5月12日布朗宣布辞职。2015年正式辞去议员身份。
布朗执政英国短暂的三年中,推动了世界上第一部气候变化法案的出台,对英国国家医疗服务系统(NHS)进行改革,带领英国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而后英镑贬值,英国国民生产总值急速缩水使布朗支持率大降。军事上,他结束了英国在伊拉克的作战行动。 外交上,他于2009年主持了在伦敦召开的G20峰会。对华关系上,他访问中国并发展了中英关系。
中文名:戈登·布朗
外文名:James Gordon Brown
国籍:英国
民族:苏格兰
出生地:苏格兰格拉斯哥
出生日期:1951年2月20日
毕业院校:爱丁堡大学
主要成就:英国财政大臣(1997—2007年)英国首相(2007—2010年)
政党:英国工党
学位:博士
早年经历
童年时代的布朗
1955年,就读于柯科迪 韦斯特(Kirkcaldy West)小学。
1962年,和哥哥创办了一家报纸,这是当时苏格兰唯一一家出售后用来帮助非洲难民的报纸。
1967年,以全优成绩考入爱丁堡大学。他在大学里负责编辑学生杂志,并在里边披露了所在大学对种族隔离前的南非进行的投资行为。
1972年,成为爱丁堡大学名誉校长。
1976年至1980年,在爱丁堡大学和喀里多尼亚大学任讲师。
1977年至1983年,布朗任工党苏格兰执委会委员。
1980年至1983年,在苏格兰电视台担任时事编辑。
1982年,获得爱丁堡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
初涉政治
青年时代的布朗
1983年,在大选中以11000票的多数票成为邓弗姆林东部的议员,并与托尼·布莱尔结识。
1986年,撰写了一部独立工党政治家詹姆斯·麦克斯顿(James Maxton)的传记。
步入政坛
1985年6月至1987年6月,任影子贸易与工业部发言人。
1987年6月至1989年1月,任影子财政部首席秘书。
1989年1月至1992年4月,任影子贸易与工业部发言人。
1992年4月至1997年5月,任影子财政大臣。
1994年,工党领袖约翰·史密斯因心脏病发去世。托尼·布莱尔与布朗竞争工党领袖一职,最终布朗败选。
1997年5月至2007年6月,任英国财政大臣。
布莱尔与布朗1994年在工党会议上
布朗与选民在一起
1999年9月11日,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临时委员会(后改名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金融委员会)主席。
2005年,英国大选中,布朗作为苏格兰Kirkcaldy和Cowdenbeath选区候选人成功当选。
首相生涯
2010年大选电视辩论
2010年5月6日,工党在大选中落败。此后双方并未就联合组阁达成协议。
2010年5月11日,布朗在唐宁街10号外,宣布辞去首相一职,并前往白金汉宫向女王递交了辞呈。 同一天,布朗还辞去工党党魁一职。
政治方面
宪政改革
在宪政改革上,布朗及工党赞成举行全民投票,以决定是否在大选采用选择投票制。 布朗还宣布实施新的公约和宪法法案。新的法案指出,某些权力只能在和议会协商并得到批准的情况下行使,这些权力包括:宣战、要求解散议会、罢免议会、批准国际条约、在未经审查的情况下任命高级公职人员、限制议会对情报机构的监督、选择主教、任命高级法官、在某些情况下指导检控官、制定管理公务员制度的规则、制定护照和赦免权的规则。另外,法案还规定下议院应就所有政府部门的计划和目标进行年度辩论。
《气候变化法》
2008年10月,布朗宣布改组内阁,新设立了能源与气候变化部,标志着英国在气候变化和减碳政策上采取了更加积极的应对方式。2009年11月,英国颁布了《气候变化法》。法案中将“2050年减少8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时将温度上升控制在2℃以内”作为环保目标。法案规定,从2008至2012年第一期开始,政府每隔5年进行一次碳预算,制定碳排放量的最上限,并且负有认真遵守规定的义务。法案还规定,政府在制定碳预算时,应充分考虑科学技术、财政状况、国际航空和海上运输产生的碳排放量等因素。
《气候变化法案》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而建立具有法律约束性长期框架的国家。该法案通过设定目标及具体的措施,将有助于英国碳减排目标的实现,同时有助于增强相关体制、建立明确定期的英国国会和立法机构的问责制,是管理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全新举措。
社会方面
医疗改革
在英国国家医疗服务系统(NHS)改革进程中,布朗延续了1997年来的工党的改革方案,并推动其第三阶段的进行,即解决健康不平等问题—使增加的供应多样性与应对预防和治疗医学新的需求多样性的能力相匹配。并为英国病人提供最佳护理。政府将为所有病人提供更具个性化的医疗服务,而病人欲接受免费医疗服务,需履行一些“新责任”。例如病人如与医生预约,却没有按时赴约甚至爽约,将可能受到处罚。
经济方面
布朗任财政大臣时期,在经济方面全力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1997年让英格兰银行拥有了独立决定利率的权力,还有一系列微观经济措施的颁行,比如给予就业者的税收减免,促成了英国经济比较充分就业的局面。这使得英国经济实现了低通胀、低失业率、低利率和高增长的奇迹。
在首相生涯中,布朗在不选择加入欧元区,向北岩银行紧急注资,伦敦G20全球金融峰会上推出万亿美元的救市措施等方面为英国及全球市场和经济在应对金融危机上触底反弹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在后来由于英国公共服务部门臃肿不堪,政府开支无节制,使得英国的国债占GDP比重是G20国家中达到最高。另外,在布朗的首相任期内,英国经济告别了近十年的辉煌,经历了连续六个季度的萎缩。这些使得布朗支持率大降。
基尔·斯塔默、布莱尔、布朗与约翰逊在查尔斯三世宣誓仪式上
解决通胀问题
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的戈登·布朗
这样的进步,终止了英国高昂且不稳定的通货膨胀及其附带的巨大社会成本。高额通胀的强大破坏力,既阻碍长期商业规划与投资,也增加商业风险以及借贷成本,而成功地遏制高额通货膨胀,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稳定的市场经济。
北岩银行国有化
2007年,全球信贷紧缩、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北岩银行从2007年年中开始陷入财政困难,由此引发的挤兑风波于9月中旬大规模暴发,北岩银行由于过度依赖批发市场为其业务模式融资而陷入困境,给英国金融市场造成剧烈振荡后,向英格兰银行(Bank of England)寻求紧急救援。布朗政府为保住投资者利益,在2007年至2008年年初,英格兰银行通过借贷等方式向北岩银行注入了550亿英镑的资金,但仍然没能阻止它的颓势。
在寻找私人收购未果后,布朗在2008年2月18日宣布政府最终决定将北岩银行国有化,这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首次采取国有化行动。
在英国北岩银行国有化后,布朗及英国政府实现了保护北岩银行储户的目标,并阻止了银行的挤兑。使英国较为成功的度过了这次危机。
不加入欧洲单一货币体系
在欧元体系的问题上,布朗坚持不加入欧洲单一货币体系,这使得使英国的通货膨胀率低于其他国家。
民族方面
苏格兰问题
在国内民族关系上,布朗是坚定的反独者,他此前曾多次劝告苏格兰人不要投票脱离英国。2014年4月22日首次发表讲话,他在讲话中警告,如果苏格兰在同年9月18日的公投中决定从英国独立,分离的代价将包括10亿英镑(17亿美元)的养老金和福利系统负担。
2014年9月17日,布朗发表讲话,称他反对苏格兰独立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我的孩子们”与“苏格兰的孩子们”。
外交方面
布朗外交上更加注重务实与经济份量很足的外交。布朗将英国政策的重点放在英国的利益上,而不是与美国或欧盟发展更密切的关系。 在任内,他结束了在伊拉克的军事行动, 积极发展对伊关系。 在亚太地区,布朗积极推动发展中英关系。
英美关系
2009年4月,布朗与奥巴马
2008年4月16日,布朗再次在美国开展访问。在与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会晤中,双方就两国关系和国际热点问题交换了看法,主张维系两国间的“特殊关系”,并强化国际社会对伊朗的制裁。 另外,在会见华尔街主要银行家时,他敦促美国金融机构尽快披露他们因受次贷危机而受损的情况,恢复彼此之间的信贷业务,从而降低贷款成本。布朗还建议,英美两国间的大学、企业、慈善机构、科研人员和年轻人扩大合作和交流。
英伊关系
2007年10月,布朗(左)与马利基在巴格达
2007年10月8日,布朗开始了驻伊英军的第一阶段撤军行动,人数将从5500人削减至4000人。
2008年12月17日,布朗和伊拉克总理马利基在一份联合声明中宣布,驻伊英军将于2009年7月底前撤离伊拉克,从而结束其5年多在伊境内执行军事任务的使命。英伊领导人还在发表的联合声明中表示,英伊两国关系将会继续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两国将加强各领域的合作。
英中关系
在任内,布朗积极推动了英中双边关系的发展。2008年访华前布朗即表示,英中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双方在贸易、教育和文化交流方面保持着前所未有的紧密合作,在国际问题上进行了较以往更加密切的对话磋商。他期待着与中方领导人商讨如何进一步深化双方合作。
2011年6月,布朗与温家宝在伦敦
在布朗访华期间,英中双方签署了《中英两国政府关于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以及两国教育、能源等领域8个合作文件,合同金额近8亿美元。
2009年2月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问英国。双方就中英关系、携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共同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坦诚、深入地交换了意见,达成广泛共识。会谈后,双方发表了《中英关于加强合作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联合声明》。两国领导人还共同见证了多领域多项双边合作文件的签署。
社会任职
2012年7月13日,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马丁·内西尔基在午间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潘基文秘书长任命布朗为联合国全球教育特使。
身体健康
高中时期,布朗在一次橄榄球比赛中不幸出现事故,导致左眼失明。
个人爱好
布朗爱好十分广泛,他喜欢运动,又擅于拉小提琴。运动上,他喜欢打橄榄球,网球打得也好。
家庭成员
布朗与妻子
与布朗关系 | 姓名 | 备注 |
---|---|---|
妻子 | 莎拉·麦考利 | 2000年8月3日与布朗结婚 |
长女 | 詹妮弗·简 | 2001年12月28日出生,仅十日便夭折 |
长子 | 2003年出生 | |
次子 | 詹姆斯·布朗 | 2006年出生 |
2009年3月,布朗被唤醒良知基金会(Appeal of Conscience Foundation)评为“年度世界政治家”。
燃起希望
戈登·布朗
助人为己任
布朗幼年时候的家庭生活还算不错,可是见多了周围人们的穷苦生活,布朗的态度一直都倾向于工党。布朗继承了父亲的撒马利亚人的行善传统,不管是谁到门口来求助,他都会热心伸出援手。到了要赚钱的年龄时,布朗和兄弟们在自家的车库里开了一个糖果食品店,并把赚来的钱都拿去接济难民。
喜爱中餐
布朗非常喜欢伦敦一家质朴风格的中餐厅,几十年如一日对那家中餐厅情有独钟,而且几乎任何一餐都会吃菠萝鸡和蒸米饭,妻子莎拉则是特别喜欢其中的香脆牛肉,使用地道的中式筷子也得心应手。
传记评价
《戈登·布朗:他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贝克特著):
在英国,人们总是把“不苟言笑”一词与“苏格兰人”联系在一起,这就是公众对戈登·布朗的看法与事实大相径庭的原因。私下里的布朗幽默风趣、学识渊博、风度翩翩;嗓音轻柔悦耳,极富磁性,笑起来那声音如泉水汨汩作响,甚是欢快。
媒体评价
英国前首相戈登·布朗被英国历史学家评为战后倒数第三差的首相。超过100名历史学家投票对英国战后12名首相进行了评价。专家们认为虽然布朗在应对银行业危机方面的成绩有目共睹,但他留下的巨额债务问题是个败笔。(英国《每日邮报》 评)
布朗是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影响力最大的内阁大臣,也是任期最短的首相之一。担任大臣的布朗时时觊觎首相宝座,登上宝座后却发现自己身陷危机。(英国广播公司 评)
失言门
主词条:戈登·布朗失言门事件
2010年英国大选前夕,布朗在访问支持工党的选民时,背地里称向他提出尖锐问题的选民66岁的达菲女士为“偏执狂”,并加以讽刺。由于首相身上的无线麦克风未关闭,使此言论被英国广播公司(BBC)直播。事后虽然布朗首相登门道歉,并得到原谅,但其言论仍然给英国工党的参选造成恶劣影响。
报销门
2009年以来,英国议员滥用公款报销个人账单的丑闻接连被媒体曝光,英国社会一片哗然,引发了长达数年的“反腐海啸”。并严重冲击了英国公众对议会和官僚体制的信任。 在“报销门”事件中,时任英国首相、工党议员的布朗被指为其弟报销6577英镑(约合人民币6.9万元)房屋清洁费。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安东尼·查尔斯·林顿·布莱尔
上一篇 戴维·卡梅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