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滕皋军 编辑
滕皋军,男,1962年8月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介入放射学与影像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部主任,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院长兼介入诊疗中心主任,江苏省分子影像与功能影像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会长,广东省中医院首席科学家。
滕皋军1982年毕业于浙江省绍兴卫生学校 ,进入金华市人民医院工作;1989年获东南大学放射学硕士学位;1995年7月至1999年3月在美国Dartmouth-Hitchcock医学中心担任助理研究员;2003年获复旦大学影像学博士学位 ;2009年11月任东南大学医学院院长 ;2015年任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院长 ;2021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3年11月任东南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部主任。
滕皋军主要从事医学影像与介入治疗临床与科研工作。
中文名:滕皋军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
出生日期:1962年8月
毕业院校:复旦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2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1982年,滕皋军从浙江省绍兴卫生学校(现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放射医士专业毕业 ,进入金华市人民医院开始从事医学影像和介入诊疗工作。
1986年9月—1989年7月,在南京铁道医学院(现东南大学医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毕业获放射学硕士学位。
1995年7月—1999年3月,在美国Dartmouth-Hitchcock医学中心担任助理研究员。
1998年,任东南大学医学院医学影像学系主任。
2000年9月—2003年7月,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攻读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影像学博士学位。
2003年9月—2005年7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上海长征医院)做博士后。
2009年11月,任东南大学医学院(原基础医学院和原临床医学院合并)院长。
2015年,任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院长。
2021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2023年4月,受聘为江苏省政府参事。
2023年6月,担任中国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研究联盟顾问。
滕皋军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截至2021年11月,滕皋军首创了10余项介入新技术,完成了数以万计的介入手术。他发明和创制了放射性粒子支架以及支架植入相关技术和理论,大幅度提升了恶性肿瘤导致的食管、胆管、门静脉及气道梗阻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他建立的胆汁漏出导致经颈静脉肝内门静脉分流术(TIPS)支架再狭窄的新理论,为新型支架的研发与广泛应用于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奠定基础;他发展了多项分子和功能影像新技术与新应用,并与介入技术融合,引领介入学科发展前沿。
科研项目
根据2022年9月东南大学官网显示,滕皋军曾主持科技部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变革性技术、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国家级课题10余项。
时间 | 项目 | 类别 |
---|---|---|
2002年 | TIPS术中胆汁漏出对支架内皮化的作用 | 国家自然科学研究基金面上项目 |
2005年 | 经肝动脉热种子选择性栓塞热疗术治疗肝癌的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研究基金面上项目 |
2007年 | 自体内皮细胞祖细胞移植防治经颈静脉门腔分流通道再狭窄的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研究基金面上项目 |
2007年 | 基于纳米SPIO的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损伤与修复的MR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研究基金重点项目 |
2009年 | 内皮祖细胞导向自杀/内皮抑素融合基因治疗肝癌的可行性及其分子影像学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研究基金面上项目 |
2010年 |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Ox-LDL 与HDL 的MR 成像及应用的实验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研究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 |
2009年 | 同位素食道支架的研制与应用研究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
2013年 |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微创治疗新技术的应用研究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子课题 |
2013年 | 微创介入非血管腔道功能性支架的产业化开发 | 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基金 |
2013年 | 缺血性脑卒中半暗带演变过程多模态分子影像学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
2013年 | 基于多模态影像的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新技术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 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 |
学术论著
根据2022年9月东南大学官网显示,滕皋军曾发表SCI收录论文200余篇,包括Lancet Oncology,Lancet Gastroent Hep, Radiology, JACC, J Hepatology, PNAS等,SCI引用>5000次。
科研奖励
根据2022年9月东南大学官网显示,滕皋军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
时间 | 项目 | 奖项 |
---|---|---|
2000年 | 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 | 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3年 | 介入/微创技术在脊柱疾病中的应用 | 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
2004年 | TIPS支架再狭窄的形成机制研究 | 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
2008年 | 静脉系统梗阻-高压性疾病(VOH)综合性介入治疗的应用研究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0年 | 食管放射粒子支架的研发与应用 | 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0年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椎良恶性疾病的应用研究 | 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2011年 | 抑郁症神经网络基础的功能影像学研究与应用 | 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2011年 | 新型CO2血管造影输送装置的研制与临床应用研究 | 江苏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 |
2011年 | MR分子影像和功能影像的研究与应用 | 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一等奖 |
2011年 | 新型消化道支架的研发与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6年 | 基于磁共振成像的多模态分子影像与功能影像的研究与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人才培养
教育方式
滕皋军始终坚持人才培养是大学医学院的首要使命,也是祖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希望所在;他一直坚持为本科生上课,还利用晚上的时间为大一新生开设医学研讨课程;对于研究生,严格要求、热情关怀是滕皋军的指导思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他对研究生的希望;他要求研究生周密研究,不贪图“捷径”,不因外界干扰或身处逆境而畏缩退却;不管业务多繁忙,他总能抽出时间跟学生一起探讨最新的学术动态和专业发展;此外,他还要求研究生要具有高尚的医德医风。
教学成果奖励
根据2022年9月东南大学官网显示,滕皋军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时间 | 项目 | 奖项 |
---|---|---|
2014年 | 以提升执业能力为核心的医学影像学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 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高教类) |
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 | 授予方 |
---|---|---|
2000年 | 铁道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 铁道部 |
2002年 |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 国务院 |
2002年 | 第五届詹天佑人才奖 |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
2005年 | 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 卫生部 |
2006年 | 南京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 南京市政府 |
2007年 | 江苏省医学领军人才 | 江苏省卫生厅 |
2010年 | 第一届江苏省突出医学成就奖 | 江苏省医学会 |
2014年 | 第十二届南京市科技功臣奖 | 南京市政府 |
2015年 | 全国优秀民建会员 | 民建中央 |
2015年 | 欧洲介入放射学会杰出贡献奖 | 欧洲介入放射学会 |
2016年 |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 中国科协 |
2016年 | 江苏省卫计委科教兴卫生工程突出贡献奖 | 江苏省卫计委 |
2017年 | 美国介入放射学会金奖 | 美国介入放射学会 |
2018年 | 第十一届中国医师奖 | 卫健委 |
2018年 | 第二届白求恩式好医生 | 白求恩精神研究会、中国医师协会 |
2019年 | 亚太介入放射学会金奖 | 亚太介入放射学会 |
2020年 | 第八届中国侨界贡献奖一等奖 | 中国侨联 |
2021年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国务院 |
2022年 | 全国十大卓越贡献院管专家 | 医师报社、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 |
时间 | 职务 |
---|---|
2008年1月—2013年1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
2016年—2018年 | 亚太介入放射学会主席 |
2018年1月— | 中国医师协会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
2019年12月— | 中国民主建国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十一届三中全会补选) |
2020年9月— |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第三届委员会会长 |
2022年6月— | 中国医院协会医学影像中心分会第三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
2022年12月 | 中国民主建国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
2023年6月30日 | 中国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研究联盟顾问 |
2023年7月 | 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 |
2023年10月 | 南亚东南亚医学教育与医疗卫生联盟医学影像分联盟名誉理事长 |
滕皋军扎根临床一线,从事医学影像与介入放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40年,为中国介入放射学发展作出了开创性和持续性贡献,特别是在肝癌、外周血管及脊柱等领域的介入治疗有突出成就。 (绍兴文理学院评)
滕皋军的学术水平和人格魅力长期得到团队成员的高度认可,他能妥善处理好个人与团队、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努力为学科和团队成员创造成长和发展的空间;他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关心团队、团结每一个人 ;他本着不忘初心、医者仁心的精神,始终将医生本职作为第一职责,强调做医生就是要不忘初心、磨练技术,更好地服务群众、造福社会,为全民健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东南大学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