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萨尔贡一世 编辑
萨尔贡一世,(前2354年—前2279年)本是弃婴,少年时期便随养父从事园丁工作,后来到了基什王国当臣仆。在温马人入侵基什城邦时期,国王抵抗失误,他乘机夺得了政权,即以阿卡德城为首都建立阿卡德帝国,成为阿卡德帝国开创者,被誉为是世界上首位建立常备军的领袖。 也是美索不达米亚最早统一者,为古代近东地区最伟大的帝王之一,后世尊为“萨尔贡”大帝。
中文名:萨尔贡一世
外文名:Sargon
别名:萨尔贡大帝
国籍:阿卡德帝国
民族:闪米特人
出生日期:公元前 2354年
逝世日期:公元前 2279年
职业:国主
主要成就:征服苏美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阿卡德帝国,远征小亚细亚
萨尔贡一世
萨尔贡一世
萨尔贡一世
许多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萨尔贡”仅仅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语言中用以表示“合法国王”的一个称号,但是近年的考古发现证实在历史上确有其人,而且曾起过很大的影响。通过对美索不达米亚出土的大量早期楔形文字的研究,我们对这个远古的传奇人物了解得越来越多。
萨尔贡一世铜像
萨尔贡一世青铜像
萨尔贡一世
萨尔贡一世
萨尔贡一世
萨尔贡一世
萨尔贡早年似乎曾作为某种形式的官员统治过基什,此后他设法把苏美尔人西边的一些游牧部落置于自己的领导下,组成了一个闪米特人的联盟。就在卢伽尔扎吉西统一苏美尔全境的时候,萨尔贡在阿卡德建立了自己的城邦,然后带领被称为“阿卡德人”的这群闪米特人从冲积平原上游的有利战略位置出发,逐步占领了卢伽尔扎吉西苏美尔帝国全境,并继续向西北方向扩张到地中海,建立起一个辽阔的苏美尔-阿卡德帝国。遗憾的是我们对他这些军事活动的历程缺乏最基本的了解,没有任何关于战役的资料,甚至战争中使用的兵种和武器也必须依靠推测。
萨尔贡插图
萨尔贡一世
阿卡德帝国士兵
萨尔贡一世
萨尔贡一世
萨尔贡在这个历史关头,卢伽尔扎吉西正与最后一个不屈服的大国拉格什激战,双方战况激烈,拉格什的不少“队”都只剩下了几个人,还出现了各种职业的人混编的“队”,可见其损失的惨重。在此情况下,卢伽尔扎吉西没有力量前去镇压萨尔贡,于是双方展开谈判。实力雄厚而又雄心勃勃的萨尔贡当然不会甘居人下,结果谈判破裂。萨尔贡挥师南下进攻苏美尔各城邦。
萨尔贡
萨尔贡一世
萨尔贡在基什附近修建了阿卡德城,作为其首都。从此,萨尔贡建立的帝国被称为阿卡德帝国,萨尔贡这一支闪米特人被称为阿卡德人。萨尔贡建立阿卡德帝国后,改革政治,加强中央集权,委任总督统治其征服地区,又兴修河渠,统一度量衡,发展经济。
萨尔贡大帝
如果说人民创造了历史,那么英雄人物则改变了历史。两河流域的第一个帝国按历史发展趋势本应由苏美尔人来创建,因为苏美尔人在各方面都领先于闪米特人,而且卢伽尔扎吉西也基本上做到了。但萨尔贡的出现却改变了这一切,使这场由南向北的统一变成了由北向南,使较落后的闪米特人统治了先进的苏美尔人。在这个意义上,萨尔贡确实是当时最突出的人物。
萨尔贡一世
夺取政权
萨尔贡出身于平民,最初在基什王国的国王身边当臣仆。大约于公元前2371年,温马人入侵基什王国,国王 乌尔萨巴巴无法抵抗,他乘机夺取政权,并建立了阿卡德王国,以阿卡德城为首都。
对外征服
萨尔贡一世
国内经济
萨尔贡亦甚为注重国内建设,大力发展经济、文化和农业灌溉技术,使两河流域的经济更进一步,为当时世 界上最先进的经济体。
青铜头像
阿卡德的萨尔贡,(青铜头部,约创作于公元前2300年), 现收藏于伊拉克巴格达博物馆。
青铜头部
从较早的石刻中可以看到苏美尔人军队的战术是某种类似马其顿方阵的密集步兵方阵,部队装备着巨大的盾牌、头盔和长矛,或许是后两者是金属制成,因为美索不达米亚是最早知道使用铜的地区之一,在一个更早年代的墓葬中也出土过铜盔和铜矛。前排士兵的盾牌组成紧密的盾墙,后排的矛尖越过盾墙上方或间隙显露出来。这种方阵只可能是由大量训练有素的步兵组成,才能在接敌和追击过程保持队形。萨尔贡在征服苏美尔人时主要就是对付这种军队,他自己的军队大概也是采取类似的形式,但装备可能更精良一些,因为他的根据地阿卡德更接近西部的产铜区。可以肯定双方都没有铁器和马匹,那些东西要等到多年以后才由赫梯人带来。同一墓葬中出土的著名镶嵌雕刻“乌尔旗帜”上可以看到苏美尔人已经发明了原始的四轮战车,不过行动起来一定相当笨拙,固定的前轴肯定不便于转弯,车轮是实心的没有辐条,拉车的是矮小的中亚野驴。
战车上搭载2人,一人驾车,御者身后的士兵手持短兵器,可能是投掷用的短矛,车上也放置了一列类似的短矛。很难想象这样速度慢、转弯不灵活又缺乏长距离攻击武器的战车,即使为数不少,能对上述的坚固步兵方阵造成多大威胁。他们似乎也没有弓箭,尽管一般认为这一发明先于制陶并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就传播到所有的人类族群,但在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留下的文字和雕刻中完全见不到任何形式的弓箭,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冲击谷地缺乏制造质地优良的弓身和弓弦材料。投掷短矛可能就是他们的主要远程火力,后来北非和近东许多民族的轻步兵经常装备的投石器也没有出现过,大概是因为谷地里难以找到石头。事实上苏美尔人很少能获得粘土以外的任何材料,金属、石料和木材都必须付出昂贵代价从远方进口。他们的绝大多数用品都是用粘土制成然后加以晾干和培烧固定成型,包括巨大的粘土砖建筑、记载文字的泥板、几乎全部的器皿和农具。
有关“5400人脱产常备军”的提法引起很多人的兴趣。这种说法的来源应该是对出土泥版文献的翻译,有这样一段记载:“每天都有5400名士兵在他的宫殿(直译:面前)吃饭”。据此一些学者认为这表明萨尔贡有一支5400名士兵组成的常备军,由他本人出资供养,并且和他的关系很亲密,果真如此的话萨尔贡就是靠这支军队完成他的征服。然而另外还有一些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每天出现的并不是相同的5400人,这暗示军队的规模远超出这个数目;另一些人则认为“5400”只是象征性数字,仅仅代表人数很多,正如我们知道的,苏美尔人使用60进制,所以“5400”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整数加上它自身的一半,正如一个半小时里有5400秒。我们比较相信后一种解释,即需要对直译文字的进一步翻译才能理解它的含义。如果完全按照字面的意义去理解这段铭文,就会产生一些不十分可靠的结论,涉及萨尔贡宫殿里有一个体育场那么大的大厅,而且每天被残羹剩饭搞得一团糟,他还必须有一个其大无比的厨房和数百伙夫不停的劳作其中;由于考古学家们还没有发现阿卡德城的遗址,我们还不能说萨尔贡肯定没有建造这些东西,然而如果他早年的职业不是园丁而是厨师,热衷于经营首屈一指的餐厅这种说法会更令人信服。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句,有人认为有关园丁的职业生涯也需要从象征意义方向理解,表示某种类似总督的受委托管理职位,而不是说他真的需要到花园里去剪枝挖土。
关于“脱产常备军”的话题更有趣一些。首先必须说明的是我们对阿卡德的军制一无所知,没有可靠的史料供参考,对这个话题加以讨论的最好结果也只是一番臆测。一种说法是引证前面提到的铭文,认为萨尔贡的军队,或者说军队的核心部分,是由他本人直接供养的;这无疑意味着一支雇佣军。以雇佣军为主要军事力量的古代国家并不少见,罗马帝国和拜占庭的晚期是典型的例子,但阿卡德历史中似乎并未见到雇佣军所带来的不稳定因素,因此有理由相信萨尔贡采用了更稳固的制度。按照一般理解,脱产常备军表示全体士兵以军事训练为主要日常事务,不直接参加生产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古代军队大多数是脱产的常备军(古代中国战国以后是比较显著的例外)。一种组织形式是雇佣军;更多的是社会中有一整个阶层是职业军事人员,总是由附属于他们的下层阶级劳动者——有时是佃农有时是奴隶——在他们的产业上工作,这样的军事阶层在世界各地的各种文化中都起到过重要影响。考虑到阿卡德人是入侵一个成熟古代文明的游牧民族,比较可能的情况是这支军队的成员自己有一定的财产,依靠奴隶在征服所获得的土地上劳动供养,奴隶的主要来源则是被阿卡德人征服的其他民族,泥板文献中可以找到大量关于奴隶交易的记录,有时一次的交易量多达数千人。在阿卡德人到来之前,苏美尔人自己也很可能采用这种军事制度,由此才会出现作为军事阶层首领的国王与祭司阶层之间的诸多冲突。
征服者萨尔贡和阿卡德人立即被苏美尔文明征服了,他们几乎全盘接受了下来,包括苏美尔的文字、宗教和经商热情,萨尔贡本人及其继承人成为苏美尔和苏美尔文明的保护者。史诗《好战的国王》讲述了萨尔贡为了援助一些在小亚细亚经商时受到当地土著虐待的阿卡德商人,进行了一次惊人的打击,亲率远征军越过无名山口侵入小亚细亚中心地带。考虑到托罗斯山脉即使在萨拉丁时代也是巨大的障碍,如果萨尔贡真的实施了传说中的这次远征,那么确实是值得称道的战略机动,但是还没有直接的证据支持这一点:现已出土的文书证明,阿卡德商人们在公元前12到9世纪才在那里建立贸易站。
萨尔贡死于公元前2279年左右,此后他建立的王朝只延续了不到100年,其间的一个继承人纳里姆辛在军事上相当有能力,他发动了一次远征试图解决东北方向扎格罗斯高原上的蛮族构成的威胁。远征的确取得了相当的成功,但是地理条件的制约使他不可能获得可以防守的边界,没过多久东北方向的库提人和西南方向的阿莫里特人——二者都是闪米特人的分支——就从两个方向涌入谷地。到大约公元前2230年,萨尔贡王朝被库提人推翻了。
苏美尔民族
苏美尔文明图形文字
苏美尔早王朝Early Sumerian Dynasty(前2900~前2371)苏美尔地区奴隶制城邦的繁盛时代。又称古苏美尔时期。约公元前2900年由苏美尔初史时期发展而来,约公元前2371年为阿卡德王国取代。居民为苏美尔人。主要城邦有乌鲁克、拉格什、乌尔等。
古代地理概念中,今伊拉克南部,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下游平原被称为巴比伦地区,是世界古代文明的摇篮之一。这一地区又分为北部的阿卡德和南部的苏美尔。苏美尔人约在公元前4300年前已生活在这里。经过欧贝德文化时期(前4300~前3500)、乌鲁克文化时期(前3500~前3100)到达杰姆代特奈斯文化时期(前3100~前2900)文化有明显进步。有人推测以神殿为中心的城市国家此时已经形成。
约公元前2900年,苏美尔奴隶制城邦进入全盛时代,城邦国家林立。这些国家一般由中心城市连同周围的农村公社组成,领土面积不大,居民少则二、三万,多则十几万人。城市以神庙为中心,也有王宫建筑,周围建城墙。城邦的王被称为卢伽尔、拍达西、恩或恩西,其权力受贵族会议和民众会的限制。国家的统治阶级是贵族奴隶主,被统治阶级是奴隶、手工业者和公社一般成员。基什、乌尔、拉格什等国之间为争夺财富、土地和奴隶,进行了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至早王朝中期,基什可能一度称霸于苏美尔。约公元前27~前26世纪,乌尔比较强盛。
月神之城古乌尔城
乌尔城
两河流域的雕刻艺术起源于苏美尔苏美尔人的城市都面向河流,并有运河相连。商人们乘船到波斯湾进行贸易往来。城市国家之间围绕着水和土地、权力相互争斗,其中乌尔和拉格什结成同盟常与温玛作战。而且各城市不断受到周围的山地游民和来自阿拉伯沙漠的游牧民的袭击,苦不堪言。乌尔王的军旗(公元前3500-前3200年),发现于伊拉克,用木版制成,镶嵌在板上的图案反映了当时的军事生活。
最早将几个城市国家统一的是,苏美尔地区的北部阿卡德地区的国王萨尔贡一世。他征服了所有苏美尔人的城市国家,完成了美索不达米亚的最初统一,缔造了从叙利亚到波斯湾的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南部塞姆语系的庞大的阿卡德王国Akkad ingdom(约前2371~约前2230)。萨尔贡一世在位期间(约前2371~约前2316),创建常备军,对外进行扩张。在东方征服埃兰的一些城邦,在西方一度征服幼发拉底河中游的马里和叙利亚古国埃布拉,打开通往地中海沿岸的商路。其子玛尼什吐苏继位后对波斯湾沿海国家进行战争,发展了同梅露哈(古代印度)、马干(阿曼沿海地区)及狄尔蒙(巴林及波斯湾西部沿海)的海运贸易。玛尼什吐苏之子纳拉姆辛在位26年,自称为“天下四方之王”。他进行大规模征战:在西方重克埃布拉,在南方波斯湾上重征马干,在东北山区与卢卢卑人交战。其子沙尔卡利沙利被宫廷政变推翻。约前2230年,阿卡德王国被库提人所灭。
苏美尔历法
苏美尔文明太阳历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